教育论文

政论散文的定义(4)

时间:2013-05-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政论散文的定义(4)
战争的作者,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且介亭杂文·序言》、《鲁迅全集》第6卷第3页)

    启蒙民智和追求民主是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两个大的方向,鲁迅的思虑反映了当时社会革新的时代豁求。同样的,在马来亚半岛上从东方古国飘留来到这儿的华裔知识分子,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民族的出路而感到的焦虑。“启蒙”是90年代政论散文的主要素之一,呼唤“民主与自由”则成为政论散文写作的目的。鲁迅的呼杂文”为今天现代散文的定义和实践也就带来了一个让人困扰的地方,即鲁迅所谓的杂文中的说理性成了现代散文中讲求“唯美”的字句的对抗体。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照瞿秋白为鲁迅的“杂文”所作的个总结:

    “鲁迅在最近十五年来,断断续续的写过许多论文和杂感,尤其是杂感来得多。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杂感专家’。‘专’在‘杂’里者,显然含有鄙视的意思。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feui l l eton )。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急速的激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感情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幕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 )的代名词。自然,这不能够代替创作,然而他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瞿秋自论文学》第4页)

    马来亚半岛上的政论散文大体上也就类似瞿秋白所说的“阜利通”(feuilleton) 90年代马华政论散文由于政治的限制与压抑,而又不容许以高高在上的学术殿堂的行文方式表达知识分子的诉求,专栏小品的杂文论文也就成了有效的与大众沟通的工具,报章的舆论空间则成了他们呈献的舞台。如果说人类的思维以理性的和感性的来区分,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政论散文包含了杂文的游戏笔调和主观抒情;作为一种评论文章,它又兼容了论文中应有的学理性和说服力,并非无的放矢。早期马华文学的政论散文后来由主流到边缘,方修是以林犀(加“禾”部首偏旁)生的政论散文为标志,指出: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9969.html
本文标题:政论散文的定义(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