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创建和谐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时间:2013-01-22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创建和谐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979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校院院长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开创了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在物质和精神环境中发展规律的先河。

    研究教育生态学是为了寻找适宜、改善并保护教育活动健康运转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教育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语文教育离不开所处的生态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无一不潜移默化地、直接或间接地暗示、熏陶、影响着学生。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正确处理语文教育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语文教育生态环境是指影响语文教育活动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而学校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尤其重要。学校是实施语文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内部的一切事物都是构成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

    语文教育的学校生态环境是指语文教育赖以进行的诸要素的综合。包括物质生态环境、制度生态环境、精神生态环境。由学校的人际关系、学风校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审美意识、课堂气氛等构成。语文教育生态环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系统地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

    学校生态环境与语文教育密切相关。物质生态环境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可在智育上提供幽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德育上陶冶身心,涵养性格。学校的文化设施直接为教学服务,图书室是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重要场所和物质基础,各种文化艺术设施是学生锻炼语文技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场所。制度生态环境和精神生态环境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则更毋庸讳言。学校读书空气浓厚,学生好学向上,全面素质就会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语文教学、学习的度态度积极,重视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精神生态环境的建构是最深层、最关键、最本质的建构。抓住以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精神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来带动物质与制度方面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学校生态环境建设中(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也还有一些令人担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峻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校园文化受着社会上物态化、商品化、通俗化文化的消极影响,逐渐丧失了其作为独立于大众流行文化的精英文化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和特质。学校不再是一方净土,很多师生乐此不疲地跃人言情小说、武打小说、流行音乐等汇成的大众文化的汪洋大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出现了表层性、世俗性的倾向,这是其一。其二,随着群体意识的弱化,个性意识的增强和物态文化的诱惑,出现了理想追求的淡化和价值观的紊乱。其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少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兴趣屡屡发生转移,作出了步人现代人格的初步尝试。在这种态势下,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和审美特性一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和弱化,语文教育的实施在精神生态环境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并且导致语文教育步人困境。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改善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语文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农村中学努力创造良好的语文教育生态环境就很有必要,具休做法如下: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7834.html
本文标题:创建和谐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