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探索“自得”之路(2)

时间:2013-03-1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探索“自得”之路(2)

叶老是主张预习的。关于预习,他曾有这样的论述:“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最要紧的还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叶老视预习为阅读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是后面讨论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条件;预习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它能使学生“自己动天君”,而“自己动天君”乃是阅读“最要紧”的事情.现在通行的预习,与叶老对预习的解释显然大相径庭。

有鉴于此,对预习要从根本上做一番改革。1.改变提法,把这个环节名之为“自读”,以避免与目前不正确的认识、做法相混淆.z.如前所述,“自读”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基础,必须安排在课堂上,在时间上给以充分的保证。3.自读不求正确,不必出预习题,按照老师的思路给以引导,而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动天君”,不怕出问题,各种问题,留待讨论和指导中解决。4.在自读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是提供背景材料,或者指出找到这些背景材料的门径。能否改变目前预习的状况,是学生能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关键一步.

再来看第二步“质疑讨论”。应该由谁来质疑?讨论的问题应该从何而来?在讨论中,老师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看,差不多都是由老师设疑,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人还总结出设计课堂提问的方法,比如围绕课题提问、抓住重点提问、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问、针对关键词语提问,等等,已经形成了娴熟的技巧、成套的经验。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这些间题,是老师提的,不是学生提的;是老师在思考,而不是学生在思考;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些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自读脱节,讨论的结果也就很难是学生“自得”的收获。

讨论的问题应当来自学生.前面引用叶老的话里已经说到,学生在自读时,会有独创(因为没有经过指导,哪怕他的理解与老师想的相同,也是自己的独创),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一些困惑,这些创见、不同的意见、困惑,就应当是讨论的间题。另外,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也会反馈出问题,比如自读《砸缸救人》后学生问:没有比砸缸更好的救人办法么?自读《繁星》后产生困惑:星星在天上牢牢的,再低,也不会“摇摇欲坠”啊!还比如学过《群鸟学艺》后,用“耐心”造句,接连有三个学生造的句子都不合适,反映出他们还没有区分“耐心”与“细心”有什么不同,对小燕子在学艺时的表现认识还不够准确,这些创见、困惑和不同的意见,正是老师应当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地方。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上一篇:谈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发挥朗读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9446.html
本文标题:探索“自得”之路(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