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论教学的有效性(4)

时间:2012-12-1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浅论教学的有效性(4)

    教学,是一种创造

    什么是教学工作最本质的特点?我认为是创造。巴金、王蒙都曾说过:“创作是一种燃烧”,是客观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烧,燃烧产生激情,激情催促着创作。教学也有类似的过程。

    许多人,包括有的教师在内,认为教师无非是将己知道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而已,这没有什么创造可言。这是一种误解。教学是一种创造。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领域,面对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学生,教师怎样把社会要求、学科知识、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怎样调动学生们学习、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化繁为简,由简入繁?使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有效知识,这里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

    教学中的有效性,来自教师的创造性,没有创造性的教学是平庸的教学,必定是低质量的教学。

    有效法则,是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的法则.教育怎样为社会发展有效地培养出合格人才,是一直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有效性,涉及教育工作中根本性问题,也涉及教学过程诸方面的问题,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中一个核心间题,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实践作广泛、深入的探讨。

    突破似怪非懂的中间阶段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不知向知、由知之不多向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一般说来,在实现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似懂非懂的中间阶段,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缺乏个人的经验、体脸,对知识的把握尚不能转化为技能、技巧.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正象有的同志钻研一门学问虽然入了门但还不精通一祥,在外行看来,以为他已经成为内行;可是在内行看来,他仍然是外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满足于“似懂”而忽视“非懂”,浅尝辄止,不再深钻。在学习的发展中,这是一道不太显眼却又非越过不可的“堑壕”,不跨越它,它将会象一堵大墙阻碍学习的进展。

    要突破似懂非懂的中间阶段,关键在于要不满足于“似偌”的一面,要认真对待“非懂”的一面。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有意识地考考自己或将学过的东西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看看能否说得清楚。或讲给别人听听,看看能否让人听懂。或向懂行的人,讲讲,自己的理解,有意来个“班门弄斧”;或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看看能否得心应手。这样做,可能会出不少洋相,但学习上许多矛盾就会暴峨出来,不懂的地方就会明朗起来,全力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就可能较好地跨过似懂非懂的中间阶段,由知识的此岸达到彼岸,从半通走向精通,由入门达到深造。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7604.html
本文标题:浅论教学的有效性(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