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论教学的有效性(7)

时间:2012-12-1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浅论教学的有效性(7)

    将面和透同样的面粉做出来的面食质量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有经验的厨师告诉我:诀窍在于要将面和透。

    将面和透是要下真功夫的,可以说,一分工夫,一分质最。这个道理用于教学同样适用。教师备课过程就可以看作“和面”的过程。教师备课不能只求个大体了解,这样讲课十有九败,学生所得甚少;教师要把备课看作积累和钻研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占有和掌握超过教科书10倍、20倍的知识,而且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左右联系,前因后果,内外关系,并把课程内容和学员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下了这样的功夫,将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真正吃透了,合适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找到了,这样讲起课来,才能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学生就能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每个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要拍心自问:这堂课的“面”,我是否真正“和透”了。要做到自己满意了才上台讲课,这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化繁为简和由简人繁

    繁和简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矛盾,怎么处理好这对矛盾呢?我认为,不是越简越好,也不是越繁越好。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化繁为简、又要由简入繁,在简与繁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化萦为简,关键在于一个“化”字,要善于分析各门学科知识中的具体矛盾,从变化万端的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引导出规律性的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的体现。

    由简入繁,关键在于一个“入”字,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的过程中,拓宽对事物的多重规定性的认识,使所学知识深入、具体。这是抽象转化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的体现。

    化繁为简和由简入繁是一个教学过程的两方面,是运用具体—抽象,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的规律指导教学活动,强调一面,忽视另一面,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必然会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老化:一个值得等惕的问题

    “姜是老的辣”,以姜喻人,常常是人们对富有经验和阅历的人的一种赞扬.经验和阅历都是十分宝贵的,对教师来说尤其是这样。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在经验和阅历的后面却存在一个值得苦惕的问题:知识老化、心理老化和思想老化。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7604.html
本文标题:浅论教学的有效性(7)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