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6)

时间:2013-01-1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6)

    这就是说,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同时注意事物之间的发展。由三句话找到了联系,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又看到了事情的发展。这样,由联系到发展,看到了训练的过程。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学了重点部分“决赛”。教师提问:“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怎样才是比分紧紧咬住?“交换了场地”,怎样才是“交换了场地”?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得很好,着重理解第三局,这样提问好。从“比分紧紧咬住”,紧紧地抓住了句与句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可惜的是,在“试球”时,吕老师注意了思想上的联系,决赛”时却忽略了思想上的联系。思想上的联系十分重要,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当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联系。这种思想上的联系从三年级开始着重地抓,而在低年级阶段可以让学生打下初步基础。

    以这节课为例,我们知道教课的时候,要注意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要抓住联系和发展,掌握训练的过程。

    第二位是李明老师的课,教的是四年级《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李老师根据课后作业题,着重地抓了从分段内容的理解到抓中心思想的过渡。抓了这样一项基本功训练,这个重点抓得很对。因为第八册提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后,不仅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课文,中心思想含在每个段落里,所以,李老师把重点放在对分段内容的理解上。这篇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详写和略写当中,李老师抓住了作业题里的几个提纲,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做是对的。要提出来研究的是怎样从理解课文上抓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一个过程,想借李老师这堂课研究一下这个过程。

    李老师教这堂课,提出一个问题: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把敌人引上绝路?这篇课文讲五壮士担负着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他们一面痛击敌人,一面撤退,把敌人引到山崖上。这个问题提得好,这问题的提出有利于从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五壮士为了革命利益和群众利益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这个问题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渡到中心思想的理解。问题提到了点子上。但这个过渡比较弱。弱在哪里?弱在两点上,一是没让学生比较具体地了解狼牙山上战斗的形势,当时主力是从哪个方向哪条路走的,五壮士是从哪条路走的。在这个间题上没让学生了解。二是为什么五壮士要走上狼牙山,走到顶峰上?要体会这是条绝路。由于对这两个感性知识认识不够,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对课文内容理解得不够,影响了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这就是说,中心思想的抽象认识是建立在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由具体到抽象,这是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习语文的规律结合起来。这里说的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显得较弱,指学生不完全理解。这堂课,在语文方面进行得很好,但这只是现象。缺乏一条思想认识的主线,即缺乏思想认识的推动力。由于忽视了认识事物,忽视了思维训练这条主线,学生只能凭借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课文,没有思想上的联系这条主线,因而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思路显得比较弱。这是李老师对认识事物与学习语文的关系体会得不够而造成的。幸而李老师朗读能力强,弥补了不足。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体会文章的思路才不显得突然。由此可见,象这样的课文,如果单纯地抓语文学习这条线,而忽视了认识事物那条线,就很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不容易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这使我们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加强思维训练,十分重视思想认识这个推动力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5682.html
本文标题: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6)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