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试论新词语及其词典编纂(4)

时间:2013-05-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试论新词语及其词典编纂(4)

    如果要我们对新词词典所收录的对象作一个界定,愚以为,就是不带语气并且具有新的表意功能与表达手段的低级语言单位。这样可以消除词与短语、一般短语与句子式熟语之间的诸多分歧。新词新语的分歧,使我们意识到,是根据变化着的语言现象来完善我们的语法学、重新审视语言各级单位的界限作出科学划分,还是继续以传统的语法学体系对当今的新词语现象“削足适履”?这是值得深思的。

    2,新词与新义

    在己出版的新词语词典里,其中有以下三种情况较引人注意;a、为表示新事物或新概念而创造的新词语:b、利用修辞的手段借用一些专业术语来描述某一现象;c、使用原有的一些旧词汇而赋予新义项。除了a类是明显的新词语外,b, c两类都是在保持原有释义的基础上增添新的义项,区别在于前者特指专业术语,后者泛指一般词汇,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引申手段或修辞手法来扩展词汇原有的意义,从而赋予词汇更大的释义空间。术语本来具有惫义单一性、专业学术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只有本行业、本专业、本领域的人才会经常使用,在其它场合下则难得见其踪影。但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人们对事物的洞悉能力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不断深化,人们发现,宇宙自然万物、人类社会万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某种惊人程度的相似,在命名一种事物、描述一种现象时,并不是都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有时候只需通过引申、转义把已有的一个现成词.‘借用”过来,也能取得表义准确甚至形象生动的效果。这是专业术语通俗化的“生成”机制,一般词汇的情况类同,都是采用旧有的词形,它们原来的词义或者为人们所习惯,或者只为少数人所熟悉,但是新赋予的意义则普遍让人感到新鲜.并且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为群众喜闻乐见。虽然如此,人们却不习惯把旧词形新词义看作是新词,这就迫使学者们拿“新义”来区别于“新词”,求得认同。

    我们认为,“新义”本来就是从属于“新词”的,不论是从语自身的特性来看,还是从词语发展的规律来看都是如此,“词”乃“词形”与“词义”的结合体,而“词义”更是“词”的主体,“新词”的范畴理所当然地涵括了“新义”。然而,人们由于语言习惯与定势思维,容易对这种正在发生着的旧词形新词义的语言现象视而不见,若要追溯原因,主要是汉语语法体系对造词法、用词法的界定乃是引自外语的理论移植,不仅在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上显得生搬硬套,在语言心理与思维方式上也脱离了汉民族的文化根基。无庸置疑,汉语中也存在着这种所谓造词、用词的词汇发展运动,只不过它们不象外语那样明显地表现在词的外部形态、词形构造上,而是更多地存在于词的内部生成机制中,通过审内察外、远取近譬的“意合”方式,蕴藏了汉民族“观物—取象—比类—体道”的致思途径,最终印证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庄文化哲学底蕴。给原有的词赋予新义,就是“用词法”在这种文化意义上的生动体现,其实质仍然是从属于造词运动,因为,一个词的产生,必须具有命名、指称、确认的功能,由字形或字母组合而成的词的外部形态是偶然的,只有人们把反映存在的意识贯注于词义的内涵中才是必然的。词形与词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造词运动是词形的最初确立与词义的逐渐完替的过程,熟悉中国古代汉语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词汇在发展过程中词义并非一成不变,或者词义扩大,或者词义缩小,或者词义转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与衍变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义也是从属于新词的,把新词与新义割裂开来,拘泥于形式的新旧是不可取的。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9989.html
本文标题:试论新词语及其词典编纂(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